学院巡礼

学院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巡礼 >> 正文

坚持守正创新,学思践悟 建好立德树人关键课

发布日期:2024-06-03    作者:     来源:     点击:


学院始终秉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不强、抬头率低、学生获得感差等难点痛点,为此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开好开足,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的要求,开设本科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7门,开设本科选择性必修课程2门,不间断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专门设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等。配好配齐学院领导班子,近年新进年轻优秀博士18名,建设校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个、校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校级“名师工作室”1个。学院定期举行高质量学术讲座、读书报告会、学术报告会,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短期培训班学习,强化对教师培训和培养,确保对教师全员培训实现全覆盖。

林志彬

课堂交互

 

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已建设3门慕课、2门省一流课程、2个省课程教研室、1门南粤优秀思政课,1门申冲击国一流课程。用好中医药元素,讲好中医药故事,加强教学针对性,致力于打造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思政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中医药文化资源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两个结合”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2、加强引领,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互动。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团队,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片联系二级学院、马院教师分专业联系专业教师的制度,实现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程的全覆盖、无死角。建立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融合的课程思政创新团队工作坊。思政教师在提高专业教师的政治意识、政治养、政治水平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培养了一批课程思政的教学骨干。利用各级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好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网页上专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栏目,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作用,形成良好协同育人效应。

曾云珍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互动

 

3、拓展平台,切实开展实践教学育人活动。充分利用本地的社会文化资源,积极搭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三大会议旧址等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学校-附属医院一体化教学基地,充分使用学校建设的思政广场和思政学术园,积极推进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德业双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专门人才,担中医药传承创新之使命。

与校团委、学校党校联合,开展社会调研、“青马工程”研学、“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积极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学,并指导学生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申报各类大学生社科类科研课题、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活动中,获省级、校级立项、奖项几十项,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助力构建学校“大思政”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