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学院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巡礼 >> 正文

医教协同、校院协同,培育创新型中医人才

发布日期:2024-05-16    作者:     来源:     点击:

(第四临床医学院提供)

 

一、案例概述

通过整合优秀临床教育资源医教协同深度融合,创新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以“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为引领,探索以“立足特区、强化科研创新及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校市协同、校院协同育人的有效合作形式。在“早跟师、早临床、多临床”基础上做到“同步临床”,为医教协同基地建设、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成功范例。

二、背景缘由。为了培养具有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的实际工作能力及较高人文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中医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于2012年与附属深圳市中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实施院校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系列综合性改革,并取得积极成效。  

三、主要做法

1、改革培养计划,创新培养模式

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中医经典考级,开展区域特色课程建设。

第一阶段:前2年(大学城校区),通识教育+医学基础教育,夯实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后3年(深圳市中医院),改革临床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床边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融入跟师门诊及临床见习中,边理论教学边临床。突出中医思维培养,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构建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临床实践,遵循中医药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大了实践教学学时比重;上午临床见习、下午理论学习,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建立中西医实训平台,集中开展中西医临床技能综合实训课程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全程本科导师制—深化师承教育

导师对学生成长全过程进行指导,从最初的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引导,到临床科研熏陶,导师全程负责。注重承袭导师临床经验,继承独特的学术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融为一体,重创新即经典传承与创新思维相统一。结合导师科研方向,鼓励学生申报创新课题,参与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跟师全程注重因材施教,形成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师徒双方的积极性。

3、创新课堂教学

1)利用特区深圳创新性城市优势,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课内课外结合,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优化中医类专业课堂教学课程体系,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企业家和管理界人士专题讲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2)我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研究院发明的虚拟针灸教学系统应用于我院本科生《针灸学》操作课程中。可使学生获得穴位解剖结构的感性认识,加深直观印象和对针刺危险性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后期将设计更多的创新型综合型实验项目,也可让学生参与设计,培养其综合创新能力。

 

bdb97b4969990041961bf9aa96743be 省级教学成果奖

临床跟诊                                   成果获奖                    

1715132274035

虚拟针灸系统

四、效果启示。

1、形成特色办学模式

继“深圳创新班”创立,即第四临床医学院建立后,学校凝练形成了“校--院”协同育人模式,教学相长,极大促进了医疗、教学、科研的协同快速发展。并且将此育人模式不断扩大,学校相继建立了:第五临床医学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佛山临床医学院(佛山禅城中心医院)等临床医学院。

2、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已有七届共369人毕业。多名学生毕业后到澳门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深造。

本科生发表公开发表文章50余篇,SCI论文7篇,其中一篇影响因子为7.035;承担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科技创新项目50余项,获得专利10项;本科生刘杨思成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学生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广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胜奖。毕业生执业医师通过率、考研率稳居学校前列。

备注:数据来源于教务部

 

备注:数据来源于学生处

3、教学成果硕果累累

学院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产学研课题3项,省级及校级教改项目6项。《针灸学》课程所使用的智能仿真现代针灸铜人教学与临床辅助系统,2020年获非遗智慧与创新专项奖,2021年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