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基础医学院

发布日期:2024-05-11    作者:     来源:     点击:


基础医学院组建于1984年,原名基础部,1986年7月设立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1997年正式挂牌成立。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的大学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校训,基础医学院历经几代人辛勤耕耘,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优良传统。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实力、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育人成果斐然。

基础医学院大楼

一、学科建设

基础医学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共254人,在校本科生共753人。从2014年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四年制)、2019年增设中医养生专业(五年制),均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还与第四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第八临床医学院合作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

二、师资力量

基础医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6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40人。有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名,广东省名中医1人,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1名,广东省劳动模范1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6名,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1名。22人担任国家规划教材重要编者,其中主编5人,副主编17人。教师队伍专业性强、教学经验丰富,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院表彰教学先进集体

三、科研实力

基础医学院深耕科教融合,教育教学资源与科学研究资源协同创新,全方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1年,现为中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设备总值6300余万元。承担全校实验课程达29门,年均实验教学工作量约22万人学时数。

科研平台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4000万元,实验室包括: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SPF动物房(获广东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生物信息分析实验室等。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子交互作用系统、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硬件设施为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示范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5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达3400万元,131项课题资助。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31项,市级项目15项,厅局项目19项。发表 SCI 论文211篇、核心期刊142篇;申请发明专利16项。

四、教学质量

基础医学院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了学校从本科到研究生各层次、各专业的中医基础课和西医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工作,现开设本科生课程146门,其中必修限选课116门、公选课30门,每年承担学校各专业本科生约3万学时课堂教学工作。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1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2个。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著作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多项,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1项。我院实验教学中心获评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荣誉称号。

五、育人成果

学院以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专业引领、五育并举,打造高校育人新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精品项目打造基础“家国情怀”文化,厚植青年学子爱国主义情怀;以“经典导读和养生思维培养”专项导师制,培养学生爱经典,重实践;以启研课题设计大赛、启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激励基础学子不断攀登学术高峰。学生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攀登计划专项3项。连续两年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数居全校各学院前列。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JCRI区论文多篇,两次获校学术论文大赛特等奖。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多位毕业生推免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近九成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

迈入新时代,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做好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建设,做好中医养生学、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工作,逐步把我院建设成为培养“基础知识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专门人才、医药相关复合型人才等卓越理科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贡献力量。